改革开放30年:新闻出版业在改革中焕发勃勃生机
1978年,我国有105家出版社,而目前我国拥有出版社近600家;1978年,我国只有186种报纸,如今却有报纸近2000种;1978年,我国有930种期刊,如今这个数字变为9000多种…… 这只是我国新闻出版业30年来发生巨大变化的缩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在体制改革、法律制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辉煌成***。 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发展道路,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宏观管理体制方面,新闻出版业实现了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转变,在微观运行机制方面,新闻出版业着重重塑市场主体,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实施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180多家图书出版社完成或正在改制、上千种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出版物全国连锁经营企业达29家、23个省级新华书店实现省内或跨省连锁经营、出版传媒业上市公司已有9家等。 30年来,随着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法律体系框架也已初步形成。在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为主要框架的“一法五条例”体系,并围绕“一法五条例”颁布实施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章。 同时,新闻出版行业坚持行政处罚和依法打击并重,高举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帜,开展打击盗版盗印、走私光盘和非法光盘生产线的特别行动。如近年来开展的“反盗版百日行动”“反盗版天天行动”等,国际反响良好。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日益丰富的新闻出版产品越来越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图书品种已由1977年的12886种增长到2007年274376种,期刊品种由1977年的600多种增长到2007年的9363种,报纸品种由1977年的200种增长到2007年的2081种。数字内容产品也日益丰富,如电子图书已有50多万种上市、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传输的报刊已有3万多种、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网络游戏产品已有300多种上市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使得新闻出版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日益凸显出其价值和作用。如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委共同发起的“农家书屋”工程,正成为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崭新载体和工作平台,目前已建成的2万多家“农家书屋”,已向农民群众推荐各类适农出版物4400多种。如新闻出版总署、民政部等单位共建“社区书屋”6万多家,惠及2亿多城乡人口。 科技兴业也取得显著成效。如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200亿元、2007年我国电子书总量达40万种等。同时,为了培育和推动新的出版形态,我国着手实施“中华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等国家******工程,大力推进电子书、手机报刊、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加快了传统新闻出版产业向现代内容产业的转变。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全新的出版业对外开放格局也日渐形成。30年来,我国出版业逐步实现了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国际竞争实力日益增强,主要表现为:出版业“走出去”的渠道日渐多元化、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等。 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还大力实施人才兴业、人才强业战略,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形成了在岗从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高校专业教育、社会培训等相互配套的人才教育体系,使我国新闻出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